第(1/3)页 韩世忠说完了之后,除了张浚之外,其他人都疑惑的看向他: “良臣,你这话什么意思?” “我的意思是,官家早就知道了大理发现新铜矿,而且储量巨大的事,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动手。 所以你今天提出来之后,官家便直接顺水推舟把这事定了下来。” 他这么一解释,众人非但没懂,反而更加的疑惑。 尤其是赵鼎,因为他对这个事儿了解的最多,所以疑惑也更深。 “不可能吧? 根据我打听到的消息,那个铜矿发现不过几个月的时间。 向我透露消息的那个商人是因为与大理皇室有来往,才无意中知道了消息。 他知道消息的时候,那个铜矿发现不过一月时间。 他又正好曾经受过我的大恩,才会在一次闲谈中无意说露了嘴。 而我派去打听消息的人其实并没有打听到特别有用的消息,我还是从一些蛛丝马迹以及大理国反常的态度之中反推的这件事情。 既然大理国对这个消息封锁这么严,官家怎么会知道?” 结果,这话刚一问完,还没等韩世忠回答,赵鼎就不思议的说道: “良臣,你的意思是说,官家在大理有自己的渠道,能知道关于大理的任何事情?” 看着赵鼎不可思议的眼神,韩世忠悠悠的说道: “如果,不止是大理国呢?” 如果刘禅知道韩世忠的脑补,估计能笑死,但这会儿众人听到他这话之后,一个个都是惊得倒吸一口凉气。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那可就太可怕了。 眼见众人一个个吓得噤若寒蝉,张浚出声说道; “好了,这个话题到此为止。” 说完之后,他转头看向岳飞: “鹏举,关于出使大理的事儿,你是怎么考虑的?” 见张浚又把话题撤到了自己身上,岳飞一脸的苦笑。 “不瞒各位老大人,如果要是直接出兵大理的话,飞责无旁贷。 但是,这出使的事儿,真是让人一筹莫展啊。” 看岳飞确实是发愁,张浚又把目光转向刘大中。 “立道兄,你乃是礼部尚书,出使的事儿你最擅长,你觉得该怎么办?” 之前刘大中是一直反对向大理出兵,而他那以退为进的办法被官家否了之后,他更是不想再搭理这个事儿。 如果不是因为和几人私交都特别好,今天这个宴席他压根儿不会来参加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