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5章 剿匪疑云-《大明: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临行动之前,童福山对这伙水匪先去做了足够的了解。

    大胜关和秣陵关提供的匪情卷宗,童福山只是草草过了一遍,并没有全信。

    他更看重的是本地锦衣卫提供的情报。

    不过秣陵关的锦衣卫这次有些丢人,没拿出什么有效的情报,反而是东厂的番子,给他送上了详细信息。

    秣陵关的锦衣百户也归太平府管,恐怕这一次回去之后,章忠又得狠狠挨一顿骂。

    但童福山现在可没空同情章忠,甚至他这边要是再出问题,童福山也会直接让他滚蛋,换一个能干的上来。

    东厂番子和锦衣卫架构不同,他们不归太平府管,而是直属南京镇守太监黄三池。

    很多官员腹诽朱棣过于信任太监,给了太监太大的权力,也是,也不是。

    太监权力确实增加了很多,给后世子孙开了一个不大好的头,这确实是朱棣的锅。

    不过眼下太监虽然权力很大,但还没有大到一家独断,能直接祸乱朝纲的程度。

    就像这个南京镇守太监,明面上是朝廷放在南京的眼线,但实际又被锦衣卫南北镇抚司监察,互相掣肘。

    甚至就连东厂内部,也不是没有人盯着他。

    厂公王景就派了不止一条暗线盯着黄三池,监察他有没有贪墨、胡作非为。

    但眼下这些事情都和童福山无关,他的目的是掌握水匪匪情,至于那些太监,他们爱怎么窝里斗就斗去。

    不过从东厂番子送来的情报分析,这些水匪看起来和大胜关也好,秣陵关也罢,还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。

    甚至为了剿灭这伙水匪,这两个千户所为此也曾付出了不小的代价,结的仇不算小,不像存在养寇自重的情况。

    秣陵关阵亡二十七军士,大胜关好一点,但也死了十几个卫所兵。

    甚至王宁的小舅子,也在上次剿匪的时候,因为贪功冲的太前,导致胸口中了一铳不治身亡。

    这要是为了布局迷人视线,养寇自重,代价未免太大了一点。

    据说王宁小舅子阵亡以后,他婆娘一个多月没让他进家门,还砍死他一个小妾。

    从明面上看,王宁和这伙水匪说一句仇深似海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但童福山没有轻信这些情报,还是安排大胜关的锦衣百户宫百万,盯死王宁的一举一动,尤其看他有没有通风报讯。

    只可惜,宫百万什么都没探到,王宁没有任何不轨之举。

    在确定准备动手之前,大胜关所有卫所兵不得出营、不得回家,不许与外界有任何联络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