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一章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-《签到使我幸福》
第(3/3)页
封燊知道的就有三种。
一种放在米糠里埋着,不过这种方法,柿子水分会流失,沤好的柿子,会比较多黑斑,需要的时间也最长。
另外一种,放在草木灰水中。这种办法沤出来的柿子最甜,但时间也比较长。
最后一种用石灰水。这种办法耗时最短,通常一周左右就能吃了。但是味道没有草木灰沤的好吃。而且也容易有黑斑。
他当然想用草木灰。
自己则跟杨琨再去山里砍一种叫本地称作蒲枰的灌木。
这种灌木烧出来的草木灰,含碱量高。早年里农村里的舍不得买碱,包碱水粽,用的就是这种灌木的草木灰泡出来的水。
那样做出来的碱水,更柔和一些,做出来的粽子没有用碱做出来的淡淡苦味。
用来沤柿子,也相当合适。
蒲枰是一种喜阳灌木,在封燊的农庄里,主要分布在山脚,或者是山上树木遮蔽率小的地方。
封燊他们也没打算爬山。山脚就有不少。
杨琨负责砍,他负责收集起来。
其实这个活,可以让杨琨一个人做。他一起出来,是有话想跟杨琨说。
“琨哥,我打算多请两个人回来做活。你觉得村里有谁可以请?”
“请人?”杨琨停下手想了想,说。“我也说不好。就不知你有什么要求。”
“这次请女的吧。做活勤快的,还有卫生习惯要好的。年龄倒不是个问题,就是必须是脑子灵活的。
“你也知道,我们要用到的机器,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。要是怎么也教不会,容易出问题。”
杨琨像是考虑一下自己认识的人:“是要在我们村的乡亲中找?”
“也不一定。”封燊很清楚,单纯讲人情也是不行的。“只要不是很远,或者地方住,方便上下班的也行。”
他这里不包食宿。又是在农村租房不容易。找工人,还真有点地域限制。不过隔壁几个村还是可以的。
“这样啊。”杨琨想了想,说。“我们村里,留在村里的人,年纪都比较大,年纪稍小一点的。头脑也灵活一点,不少自己开始在村子里做小买卖。”
还有一句话杨琨是没说的。村里现在条件那么好却还没半点动作的,不是实在没时间,就是懒,要不就是脑子不够灵活。
封燊也考虑到这个问题,才没让杨村长推荐。
“我也是那么想。感觉村里好像也没几个合适的。”
杨琨问他说:“年轻人要不要?”
封燊有些犹豫:“太年轻的,怕是呆不久。”
现在的年轻人个性十足,不说顺不顺心工资高不高的问题,他们可以因为突发奇想就辞职……
如果这里是大城市,他倒是不怕。有人走了,再请就是了。
可这里是农村。找工人不好找。
不是说没有人,而是合适的人不多。
杨琨也点头说:“年轻人没有太大生活压力,心性确实比较灵活。”
又问:“那,你请人是有什么安排。如果安排的工作轻的,能找的人也多些。”
“就是想让他们做调味酱,工资的话……每个月保底三千,包社保。她们的工作有了效益,可以考虑给奖金。
“对了,如果有合适,就多请两个。帮我打扫屋子的卫生,顺便将工厂的卫生做了。”
“这要找手脚干净的,还要勤快的。”要打扫封燊的屋子,手脚不干净是真的不能要。
封燊点头:“你有什么亲戚合适的也可以让他们来。每天只要做完了活也可以提前下班。一个月给两千八。不过没有社保,可以帮买一份人身保险。”
杨琨一口应下来了。
封燊给的待遇,在农村来说,已经相当不错了。当然,给他们夫妻的,很多在大城市里打拼的人都比不上。
人肯定要好好找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