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不大的考房内。 自己带来的安秀才,从始至终都对之前大妖来袭的事情不闻不望。 他眼睛一直都是盯着考卷,毛笔在手指尖舞动,落下一个个秀气的文字。 好似没有什么事情,能影响到他的答题。 或者对于他来说,科举才是神圣的,神圣的已经高过了自身性命的事情。 与此同时,张封神识所望,发现像是安秀才这样的考生还有不少。 其中在第五排,第六行的考房,就有一位年约看上像是九岁左右的孩童。 他坐在考官专门为他准备的小板凳上面,望着大宽桌子上的试卷。 在刚才大妖来袭时,他只有不时咬一咬笔杆,留下一个个小牙印,好似只对这些难题感到困扰。 至于天空上的妖魔。 在他想来,那些是大人们的事情,和小孩子无关。 “行岭县的杨秀才..” 如今,张封扫了他一眼,就向着旁边逐渐安稳情绪的胡大人问道:“他是否是我朝近百年来,年龄最小的考生?” “他..”胡大人听到张大人询问,脑海里迅速回忆几圈,肯定道:“回大人,杨秀才的确是科举以来年龄最小的秀才。但其余也有一些年龄较小的考生,可是都没有过乡试..” 胡大人说着,更是把本朝的科举制度,以及各种不为人知的门道,全部说了一个遍。 张封听着,也明白了。 不外乎是杨秀才的年龄太小,小到只要这个年龄的考生参加科举,基本都会让人留意。 终究是天才,谁不喜欢? 可也是年龄太小,就导致他们金榜提名的机会很低。 毕竟科举算是一个综合的答卷,而不是天生记性好的,选择死记硬背书籍就可以了。 自己也看过考卷,知道试卷分十二卷,共计一百分。 前四卷,才是古文诗词填空,一百道题,一共占十分。 中四卷,是各个书籍上的某段话理解,占十分。 后四卷,就是‘排兵布阵’,‘农业耕种’,‘民生名策’,以及最后一项,怎么把自己所学的东西,教与他人。 前三项,每个占十五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