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章 兄友弟狠-《大明极品公子》
第(3/3)页
朱高炽看了折子,又听着杨士奇的话,心里顿时有了几分凉意。
杨士奇这话已经说得很重了,已经有了诛心之论的意思!
然而朱高炽心里还是颇有几分不忍,一脸痛心道:
“先生,这……”
“殿下,人所皆知那锦衣卫指挥同知陈忠乃是赵王当初一手扶持起来的,如今太子殿下监国,乃是行半帝之职,若是没有人为之撑腰,臣打死都不相信他敢藐视殿下!此乃无君无上之人!”
朱高炽听了顿时神情一凛,心里也暗暗苦笑。
朱棣前脚刚走,后脚他就给朱高炽下绊子,不得不说这个办法很幼稚,但是又是最行之有效的法子,若是朱棣听说太子监国期间,搞得民不聊生,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难保不会龙颜大怒。
虽然他这样做也很有可能会被朱棣嫌恶,但是他一个几乎名存实亡的王爷还在乎这个嘛?
从这件事情透露出出朱高炽手腕不够硬,做事优柔寡断,没有储君之风,才是朱高燧最深层次的目的!
杨士奇很显然看出来了这一点,朱高燧既然利用朱高炽人性中存在的弱点,也即是重感情,爱手足,他觉得太子也便没有必要再留情面了。
朱高炽又何尝看不出来这一点呢?
但是他真的会因为这种事情就改变自己的性格嘛?
当年的汉王和赵王合起伙来在京城给他使绊子,暗算他,到最后东窗事发,还不是他跑去朱棣面前求情?
若不是他赵王朱高燧早已经被贬出了京城,降到一个地方州去就藩了。
汉王也不是如今就藩这么简单了,而是被贬为庶民了!
朱高炽一生都是践行着一个“仁”字。
儒家讲述的就是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、恕、忠、孝、悌。
这是最为核心的东西,而在朱高炽身上有很强的缩影。
作为儒家忠实的护道者,怎么不会引得朝中诸位重臣拥护呢?
这也是他前期能屡次化险为夷的主要原因,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诸多跟随他的名士也逐渐被铲除了。
最为著名的便是明初第一才子解缙。
朱高炽的心里如今很是纠结,像是一团麻绳一般。
【作者题外话】:求票!求票!求票!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