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记者:“请问贵公司投资的《窃听风云》票房多少了?” 某工作人员:“估计快95亿了,现在还没下线。” “那票房有没有虚高呢?” “呃,实在到底,也有82亿了吧。”那边马上改口。 “为什么现在电影都虚报票房呢?” “你是说《盒子总动员》吗?唉,主要它报得太离谱了。因为赔得太厉害,票房不得不报,又不好意思说实数,干脆说个虚的吧,反正也没人知道。” …… 话说2011年以前,华国的票房都是部分网络统计,部分人工统计,不仅耗时耗力,还不够准确。2011年开始,官方铺开了软件系统,通过互联网来计算票房,而负责统计发布的,正是总局的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。 这是国内唯一的权威票房统计机构,来源于全国影院计算机售票终端实际收到的数据,每周二出炉,每周四在《华国电影报》上发布。 但由于发布不及时,又没有合法的网络转载,认知度和影响力十分有限。 说实话,大部分人连《华国电影报》长啥样都不知道。 此外,即便以这种方式统计,仍然存在统计票房比实际票房低的现象,两者间的差额大约有10 目前,华国的电影市场分为三级: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农村市场。 二级市场一般不采取分账形式,而是以租片,或买断的方式放映,导致很多票房无法准确上报。至于农村市场,那简直是奇葩,很多放映室以红白喜事包场的方式取得收入,票房根本没法算。 通过上面可看出,正是因为信息的不透明和次级市场的落后,才导致发行方敢肆无忌惮地吹逼。 到了2012年以后,信息越来越公开化,多个手机软件可实时查看票房,吹逼的现象才基本消失,可又转化成新的造假方式——自产自销。 就是片方自己花钱包场,美其名曰:公益放映。严重点的还有院线帮忙,做虚假排片。这里面涉及到的,就不仅仅是电影本身,而是背后的资本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