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7章 、意料之中-《钢海沉浮》
第(2/3)页
“既然没有其它补充的了,那么我们四个就依次对这剩下的四份标书做个评价。我手上这份是XX建设的,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的标书,完全是奔着你们的设计图纸来的,没有特殊的看法和主张。”
“当然也不能说不好,至少在投标的目的来看,没有任何失误的地方,可是按你们的要求来说就差的有点多了。一会儿这份标书由我帮你么解释吧,至于中标不中标你们自己考虑。”王根红说道,实际上大伙儿心里早已经剔除了。
当然如果没有可选择性的时候,也不是不能选,只能是选择的希望小了而已。然而苗根红的话刚说完,郭怀义也把手上的标书举了起来。“我这份和老苗的一样,没有任何特点。”
“现在就剩两位刘总手上的标书了,不知道你们看完之后又什么想法?”陈树问道。
“我手上这一份对烧结生产线的建设有想法,采用的是余热回收发电系统,这个我看过最新的资料,也是国家发改委重点推广的项目,确实是最先进的东西。至于其他环节并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,报价自然也就相对高了一点。”刘春雨说道。
“我手上这个和刚才刘总说的情况类似,不过除了烧结余热回收之外,还涉及到了高炉BPRT能量回收技术,现在榆中钢铁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改装,因为现在拿不到准确数据,所以未做详细表述。”
“对方标书中明确表示,如果可以的话,他们自己会想办法进行考察,为公司将来高炉升级打下基础。”刘泗水说道。
“他们所说的BPRT能量回收技术我也听说了,这个也是国家推广的一项节能技术,限于设备未能普及,国家还未大力宣传推广。不过我个人认为将会是未来的主流,建议你们考虑一下。当然,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。”
说完之后,刘泗水还不忘加上自己的评价,很明显他是倾向于他手上这份标书。从他的角度来看,这份标书给出了最好的建议,对公司的以后改造升级更有利。
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,国家一出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划,立刻大家都改上450以上的高炉了,而那些大型的钢铁集团甚至开建2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。
若是抛开国家政策管制,恐怕现在300m3的小高炉有可能还在建,主要是投资低周期短,很快就能够投产。
听完刘泗水的分析,包括苗根红在内几个行家都点头了,看来都比较认可这个标书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