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这位看起来漂亮的张小公爷现在惠及的,与其说是勋贵、官宦。 不如说是整个国朝上下,甚至包括了大量的百姓。 “庠序教谕部如今大量筵请、科录举子、秀才,修造社学广播名教这要不要银子?!” 要,而且还得大量的要! 杨一清心里默默的道,洪武朝的社学迄今荒废他也心痛不已。 然而复立社学,这是需要真金白银往里砸的。 庠序教谕部的成立,杨一清也欢欣鼓舞。 因为这不仅仅是广播名教,更是进一步让大量的秀才、举子有归宿、有一席之地。 至少比他们无所事事、穷困潦倒,甚至闲来无事逛青楼来的好罢?! 可,这银子哪儿来?! 盖社学是得银子的,筵请举子秀才总不能让人饭都吃不饱罢?! 大明举国上下,若是以五十户一社学而立……这又得多少银子?! 杨一清甚至想想,都会觉得无比头大。 “庠序教谕部方信之已在拟定此事,痴虎儿从中出力良多。” 随着李东阳的解释,杨一清这才明白了怎么回事儿。 这些个货殖会中或多或少的,都有户部股子在里面。 也就是说,这些货殖会挣钱了、户部的银库也跟着挣钱了。 这些里面还有内库的股子,亦是说陛下的内库也挣钱了。 “方信之社学之请,其实户部也很为难啊!毕竟,银子就这么多……” 李东阳说着,站起来给杨一清斟了杯茶:“是痴虎儿开口,他随后会负责说服两宫……” “皇家济世安民慈善总会,亦将负责一部分社学的修造。” 杨一清听完了这话,长长的呼出一口气。 然而李东阳还没说完,便见他望着杨一清轻声道。 “这些年国朝历次用兵、又有数次大灾,然而灾民几乎未曾闹出什么乱子……” “你以为这是为何?!” 这话直接把杨一清问住了,李东阳是熟知内情的人。 见杨一清不解,对着他便细细道来。 一则国朝的赈抚得力,其次则是各家货殖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。 尤其是京师的货殖会,不少灾民得工而做不至于无所事事。 且给的工价虽然不高,却也足以让他们吃饱。 只要肯卖力气干活儿,总是不会饿着的。 这些货殖会又都有内库、户部的股子,市面粮价也可稳定下来。 “若非是老夫亲历这些,亦是不敢信这货殖会能量竟有如此之大!” 李东阳感慨的望着杨一清,轻声道:“石淙啊!你将来是要入阁的。” “若是想要入阁,就必须要通晓这些。” “此番晦庵公请旨让你随我来,便是让我与你言说这些、让你亲眼所见此事。” 这痴虎儿啊,现在那是万万招惹不得的。 没辙,这大明上上下下从陛下到两宫、从勋贵到官宦。 甚至大量的商贾、百姓们,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 除非他造反闹事儿,否则的话谁找他麻烦…… 先准备着被这国朝从高到低、从上到下,追着你、按着你打罢! 第(3/3)页